被戏称为“纸片茅台”!最近爆火的“撕拉片”为何成摄影界新晋“顶流”
“瘦了,奖励自己一组撕拉片。”日前,演员林允分享的一组撕拉片成为小红书热点,这已经不是撕拉片的第一次热搜。一拍即成像的撕拉片正成为摄影界新晋“顶流”。鞠婧祎、刘诗诗等明星都在社交平台晒过撕拉片,并带动众多年轻人效仿。
由于撕拉片相纸已停产,商家声称“拍一张少一张”,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原价70元左右的撕拉片相纸,如今在二手平台上最高卖到3000元,有人称之为摄影界的“纸片茅台”。在照相馆里,拍一次撕拉片近400元,且成像效果“开盲盒”,但在不少人看来,能拍下“人生照片”值得体验。
在杭州“siamese film 暹罗菲林”照相馆,“00后”店主小舒架起一台20世纪80年代的宝丽来撕拉片相机,顾客安安认真摆好姿势,想要呈现出最佳状态。
图源:潮新闻
小舒说,比起数字时代的快速成像,年轻人更爱这种仪式感拉满的“复古情怀”。而且,撕拉片堪称“人像神器”,它采用高质量化学配方和较大感光层,能捕捉到更多细节与层次,拍人像时,对肤色、光影和细微表情的还原特别自然。
小舒透露,从去年开始撕拉片就火起来了。现在相纸很难买到,像809尺寸的更是稀缺,拍一张少一张,拍摄价格高达999元。店里的相纸都是从爱好者手里收的,有的甚至从海外购入。
撕拉片、拍立得、CCD、iPhone X、大头贴、一次性胶片机……曾被淘汰的物件一翻身成了夹杂着松弛感和朦胧美感的出片神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年轻人追捧撕拉片这一现象体现了稀缺效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海超表示,“人们往往会认为稀缺的东西更有价值。‘拍一张少一张’的特性激发了年轻人的占有欲和收藏心理,让他们觉得拥有撕拉片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从而愿意为其支付较高价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王雪婷 综合潮新闻、解放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