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应用深入民生领域,AI需赢得居民“信任感”

科技新闻 2019-11-1794未知admin

  2019年,当人工智能技术走出实验室,比赛实验准确率已经没有太大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应用遍地开花且越来越向民生领域深入,技术应用能否让城市居民可知可感、愿意使用,以及应用是否能真正便利优化居民的城市生活,将成为衡量人工智能技术和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今年12月,南都科创工作室将适时推出《大湾区城市与科技融合度报告》,从案例入手挖掘湾区AI技术城市应用典型,并结合居民感受和行业视角评价湾区AI企业城市融合应用水平。南都科创记者前期调研发现,湾区广深两市居民在2019年均迎来了不少AI民生应用,两市在AI技术需求与供给方面都具有良好基础,不过,AI深入民生领域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出安全性、可信度等问题。

  案例

  人工智能深入民生领域 教育、医疗等全面开花

  长期以来,优化城市交通主要靠人工运营管理,空间有限。但2019年9月,随着全国首创智慧地铁示范车站在广州地铁部分车站正式上线,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新的优化空间。

  据了解,该智慧示范车站由广州地铁集团、腾讯公司、广州地铁设计院、佳都科技和广电运通等26家单位共同打造。佳都科技副总裁、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紘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大为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目前的不足之处,例如通过智慧车站的无感过闸技术减少过闸过程的麻烦与耗时。

  广州智慧地铁示范车站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类似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智慧城市民生应用的案例还有很多。智慧教育方面,不仅有企业深入中小学课堂,通过教育大数据平台帮助学校和老师“因材施教”,还有企业探索校园智慧餐饮,使家长可定制学生午餐并保证食品生产安全;智慧医疗方面,不仅有多家医院提供AI机器人导诊服务,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还实现了白内障AI医生辅助诊疗,患者可免费挂AI医生号,上传眼部照片即可打印出诊疗结果等。

  相比过去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应用在企业或政府“后台”,主要为企业经营或政府管理改进效率,如今更深入城市民生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继续为效率提升工作,另一方面也更多地走向前台,为城市居民直接提供智能服务体验。

  趋势

  焦点从政务等转向民生 湾区双城发力各具优势

  在行业和城市层面,2019年智慧城市话题热度不减的同时,关注焦点也发生了变化。

  南都科创记者统计公开数据发现,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共举办了32场与智慧城市有关的大型会议。而2019年截至目前,在去年会议数量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首届中国(西安)国际智慧城市建设论坛等多场大型会议。此外,目前中国已有超500个试点城市启动或者在建“智慧大脑”。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的热情高涨。

  对比发现,去年论坛多讨论技术方向和政务、城市管理等政府层面的应用,“圈内火圈外冷”,在去年深圳举办的第二十届高交会上,就有专家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没有摆脱信息化建设的老模式,群众获得感不强。

  而今年,南都科创记者发现,智慧城市行业的话题焦点已经转向民生应用方向。比如,在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上,人工智能企业展示的应用场景多与城市应用相关,包括智能公交、智慧车站等多种公共交通应用,中小学智慧教育产品、智慧医疗方面的“智医助理”等。

  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

  城市居民对于AI技术应用的需求和使用程度也大幅提高,广州深圳两座城市尤其明显。据《2018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数报告》对北上广深和成都杭州6座城市的调研来看,广州市民对AI的需求指数最高,深圳市民对AI的使用指数最高。整体来看,广深两座城市的居民对于智慧城市的感受力较强,这也体现出两座城市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普级的初步成效。

  路径

  智慧城市发展路径不同 广州深圳可以优势互补

  城市应用,技术先行。南都科创记者调研发现,近三年广东省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就有不少与智慧城市应用相关的技术中心,其中又以广州市数量最多,2016-2018年认定工程技术中心名称中明确包括智慧或智能且应用于城市的就有36家,涉及公交、校园、政务、银行等近20个细分领域。

  深圳在涉及智慧城市的技术中心数量上只有不到10家,但以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型平台企业为基础,同样在智慧城市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以来,腾讯与华为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其中腾讯于今年5月推出了智慧城市整体战略“Wecity未来城市”,强调围绕市民构建服务即时、场景随身的生活体验。华为今年也参与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8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据了解,华为还将在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发布其智慧城市最新理念“5G+AI”。

  不难看出,广深两市在智慧城市发展上的路径有较大区别。广州作为“老城市”,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更深的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各行各业,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未来可期。而深圳市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上实力强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平台生态有广州不具备的优势,但深圳产业广度和深度有所不足,在教育、医疗等场景基础相对薄弱。在广深加强协同合作的背景之下,智慧城市应用也有优势互补空间。

  问题

  技术可信度待提升 隐私问题引发关注

  随着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大步迈入城市生活,各种场景在实际应用中也陆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AI诊断被诟病不太“靠谱”,且在不同病种之间的可复制性较差。南都科创记者调研发现,2019年医院对于引入AI医疗的态度相比前两年已趋向谨慎。今年5月,中山眼科中心通过全球首个AI医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临床应用中AI医生与人类专家准确度有明显差距,在实验中AI医生可达到93%的准确率,但在临床上平均准确率只有87.4%,可信度远不足以代替人类医生。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AI医疗临床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子刊封面

  中山大学眼科医院院长刘奕志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制约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眼科诊疗的主要痛点在于数据质量问题。目前没有看到人工智能在临床上能够实现足够准确率的可能,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AI医疗将一直无法代替医生做病情诊断,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除了可信度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民生领域带来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也越来越引发关注。今年10月“小学生用家长照片破解快递柜刷脸取快递”事件,引发担忧,不少网友表示宁愿选择更加传统的方式,也不愿在生活场景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南都科创记者也在设置有“刷脸过闸”的广州地铁车站发现,使用“刷脸过闸”的乘客相对较少。有乘客表示,二维码等使用起来已经很便利,“刷脸过闸”只是比较新奇,但一想到要注册上传人脸信息,就感觉没有必要。

  如果说“刷脸”只是引发了一些讨论,11月初,浙江省金华市一小学使用“智能头环”一事则引发了更多愤怒和恐惧情绪。此外,诸如“量子波动速读”等打着“高科技”旗号招摇撞骗的事件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对人工智能技术城市应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云从科技副总裁张立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工智能落地民生应用的过程中,最大的共性问题将是数据安全问题,这将决定广大用户是否愿意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她认为,在当前推广人工智能城市应用的过程中,如何取得市民的信任十分关键。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与可信平台,包括城市场景的政府主管部门或主营国企合作,或将是推进应用的主要方式。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统筹:南都记者 任先博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实习生 黄艳欣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