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年会丨营销老总呼吁“抱团取暖”车市寒冬有减有增

汽车新闻 2019-11-21111未知admin

  微信扫码,直接一次看完附近所有城市低价

  (附近城市均有经销商可售卖至本市)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11月20日,2019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年会在广州成功召开。活动由中国市场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和搜狐汽车联合主办,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特别支持,汇集了数十位国内外汽车企业高管,以及汽车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与媒体人士。与会嘉宾围绕“营销‘加减法’”议题,直面寒冬依旧的车市行情,共同探讨汽车营销的破局之道。

  会上,围绕“未来车市趋势”,“如何夯实体系保持定力”,“如何提升营销精细度”,以及“营销如何降本增效”等问题,与会嘉宾进行了真切而深入的交流探讨。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要点前瞻

  今天营销年会的主题是“加减法”,讨论中与会嘉宾基本达成共识,即面对车市寒冬,要做的“减法”是少一些指标、硬性的东西,少走一些弯路,“加法”则是多一些务实的态度,多一份真诚和耐心。

  以下为研讨现场嘉宾发言整理:

  主持人:东风日产拥有百万级体系力的支撑,有没有营销压力?在市场下行期,有何应对经验?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继辉

  张继辉:营销有没有压力?我还是那句话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做营销有没有捷径?没什么捷径,必须踏踏实实去做。

  我的经验就是把客户当成第一位,不能放在嘴上一定要理解。一旦政策定了,接下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管市场有什么变化,只研究变化不行,更要关注客户,只要满足了客户的想法和需求,才有可能保护住销量实现不断增长。

  做营销真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认认真真去做,把行业的一些做法吸收到体系里来,认真去贯彻落实,尊重市场,了解市场的发展。当然现在还有很多科技化,网联化是必不可少的,交通立体化,天上、地下发展都是快速的,营销“加减法”也好,还是我们自己去努力也罢,总之,做营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我们互相抱团取暖,记住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品牌,我们都是一家人,互相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我觉得这特别重要。

  明年车市我认为如果能和今年持平就已经非常不错。按照制定的计划做该做的事情,根据市场情况来看,好就多干点,市场不好就尽力而为。

  汽车通讯社&买车大师创始人 唐华

  唐华:今年整个市场不好,渠道的盈利越来越缩窄,价格还要管控,怎么保证客户、经销商满意度的趋同,如何兼顾各方利益?明年形势严峻,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力认知和销量上都面临一些压力,东风日产如何应对来自于吉利、奇瑞等本土品牌和其他合资电动车的压力?

  张继辉:市场不好,兼顾客户、经销商收益很难。作为汽车厂商每家企业都有销量目标,在日产体系里,至少5年前就已经确定了发展目标,所以想去调整很难。

  如何应对市场压力?所以东风日产的做法是,根据市场真实状况、调研客户体验实时改进。对经销商而言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运营方式不能盈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逼退网 ,所以目标需要调整。

  但是调整时要参考去年、前年的收益目标,同时也会对比兄弟厂家,其他品牌营销上是否能够盈利,要达到相同的水平,因为这关乎到后续是否还能再吸引新的投资人,这些问题对我而言非常现实。

  在平衡经销商和客户的收益上,要看他们是否能接受品牌的现行政策,如果不能接受要及时调整,根据市场变化、调研得来的数据制定规则,所以最近十几天,我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再到广州,和经销商开会,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关于新能源,东风日产确实是在合资品牌里首家投放EV产品的厂家,落地过程中举步艰难。目前,我们主要投放了两个渠道,网约车和终端零售。零售方面确实受到国内品牌非常大的冲击。但是新能源市趋势,因此必须进行技术改进,提升续航里程,因为一旦不跟踪市场趋势就会落伍。在纯电动市场,这两年东风日产取得一些经验,但更多的是收获了后续改进的教训。我认为,日产发展新能源是先走两步,这个经验有利有弊,这是我这两年最大的感受。

  唐华:今年吉利的发展非常快,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包括品牌向上的压力,林总您认为吉利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哪里?如果对标业内企业,会选择哪家作参考标的?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杰

  林杰:谢谢唐老师的提问。吉利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而是品牌,品牌的认知不是一天、一年可以改变的,在品牌方面吉利一定要走进消费者强而有力的心智。

  吉利举办品牌向上马拉松,是希望能找到跟用户形成共鸣的标签,这是六年前我们通过用户调研做出的选择。其实中国品牌与很多合资品牌兄弟比,我们的的确确在品牌力上不如人家,这点不得不承认。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品牌要向下走,反而更应该向上。可能买吉利的用户不是官二代,也不是迁二代和富二代,但肯定是拼搏的一代,靠他自己不断向上的一代。向上这个标签很符合我们中国品牌,所以吉利做了向上马拉松。

  谈到明年车市,可以确定一季度会比较难,能和今年持平就已经超出预期了,具体还要看大环境。目前要做的是调速,让经销商能够盈利。核心就是别折腾,越惨淡的时候越不要折腾,厂家不要折腾商家,集团不要折腾营销公司,作为营销人尽全力做事情就可以,别预期过高好好沉下心来,想想怎么更好服务用户,把市场耕耘好。

  主持人:关于经济大周期,一位经济学家讲万物皆有周期,万物也都离不开周期,车市可能也是一样的。韩系近几年比其他品牌更早的感知到了寒冬的力量,首先想听听东风悦达起亚叶磊总聊聊怎么看待车市周期性的变动?在这个周期当中东风悦达起亚如何战略布局?纷繁的汽车市场当中怎么增加品牌辨识度?

  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 叶磊

  叶磊:我在汽车行业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大概打拼了15年,今年应该是我15年职业生涯里面感觉最难的一年,刚刚在搜狐活动照相的时候,我第一眼相中的牌子的确是“我太难了”,但是我觉得这个牌子比较负面,所以我就挑了一个“我的好兄弟”,这是什么含义?在市场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可能大家真的是要抱个团,抱团的目的不是搞行业垄断,而是形成学习、交流、减压的氛围,我是觉得营销年会非常好,为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所以一个讲的是大环境。

  第二个讲到小环境,就是我们企业自身。虽然东风悦达起亚在中国车市也有七八年的历史,但是在能力和经验方面,我觉得还是一个小学生,他主要是赶上了东风车企发展的机会,所以才能成长到这个阶段,但是体系力跟其他同业伙伴都差得很远。

  李峰总来了以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迅速理清了整个思路,也明确了今后我们发展的三个原则,客户第一,经销商第二,主机厂第三,只有坚持这三个原则,我想无论是市场好坏,企业都能生存。

  东风悦达起亚近期主要做三件事:

  一、调结构。我们经销商的库存结构还是销售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要么系数大,要么是卖低端产品,所以结构调整好坏意味着未来能走多长的路,我们现在尽量把经销商库存布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品牌实际上就是单价,单价提上去了品牌力自然就上去了,调结构方面我们提升高单价车辆的规模,从而改变去品牌的形象;

  二、推新车。这个不多说了,马上就到广州车展。我们希望把新车打造成爆款,请大家拭目以待。

  三、强体制。可能未来主机厂要把客户运营当成一个重中之重来考虑,靠经销商、4S店去做集客远远不够,客户才是我们真正的过冬棉袄。

  主持人:新能源领域随着补贴的退坡,很多主机厂尤其是以新能源产品为主的厂家感觉到压力山大,比亚迪的预期跟市场实际的差值有多少?在此情况下怎么样度过市场关键期?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赵长江

  赵长江:这个问题最近很多人问我,包括投资者和行业内人以及经销商。首先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年份,因为政策影响了市场,中国政策的推出实际上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指标增长,另一个是市场的增长。所以从政策推动到市场推动的转换期,新能源车市呈现出没有规律的转化,这是政策驱动原因。

  在市场驱动方面,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还没有完全实现,用户、产品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支撑体系,所以今年来讲比往年的政策驱动,市场驱动更加突出一些。这个情况在我的预料之内,因为比亚迪新能源车在去年同期单月销量最高可以达到3万台,但是现在才能达到1万台。这影响非常大,导致有些产品要涨价,对市场的反馈会有一些措手不及。

  要坚决、坚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原因有两个:新能源汽车战略是全球共识;对用户来讲未来汽车是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个智能化必须搭载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但是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智能战略共识怎么样落地?怎么样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好的发展?

  我认为要深度解决用户的体验、需求,新能源汽车才能代替燃油车。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价格相差8-10万,问题在哪里?新能源车为什么这么贵?

  首先要解决用户在产品的定位和内部体系产品之间关系的问题。EV卖得还可以,PHEV在不经常用电的情况下,用纯油驱动,由于整个车身比较重,油耗经济性会较差。特定状况下,整个体验感没有纯电模式那么好。

  比亚迪接下来会做两方面,明年会发布超级电池,在续航上、耐久性上、充电效率上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其次是推出PHEV4.0版本,将车身的整体能耗和车身重量进行更好连接,提升不同模式切换体验。

  体验体系和服务的体系,对于比亚迪来讲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除了这些基础服务之外,还有二手车体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未来一年内,比亚迪会发布对于二手车整个体系的认证和保障。

  客观来讲,比亚迪发展十几年来建立的运营体系仍然很差,包括经销商关系的处理,

  商务政策和服务体系,能力提升体系和传播体系,以及品牌体系。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把产品、服务、品牌、渠道、商务政策等等全部进行对标管理,全面重塑,我相信这样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生态,可以塑造品牌的持续向上。中国的品牌机会期应该还有2-3年,中国其他的消费领域产品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前瞻。

  主持人:请问东风乘用车颜宏斌总,今年营销上是否实现降本增效,有怎么样的战略和思考?以及怎么样提升营销的精细度?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颜宏斌

  颜宏斌:降本增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东风日产在百万车企里面营销费用还是比较充沛的,而到自主品牌营销费用少了好几个数量级。

  从东风日产到东风乘用车,角色切换以后,首先从大曝光上来讲,十万体量跟百万体量的曝光承接性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在大曝光上要谨慎,把更多的资源下沉。

  渠道很弱的时候,由于全国发展不平衡,因而投全国性广告有一半是浪费的。当然,媒介环境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也提供了很多大数据的算法,能够根据特定人群找到精准投放,技术上也带来降本增效。另外,还要和媒体进行深度整合,今年我们跟搜狐做了国球新风潮的活动,整合营销总体的效果不错,一分钱当两分钱用。

  我就觉得降本增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渠道特征,结合现在媒介环境,但最终我更愿在增效上多动脑筋。

  主持人:下面有请文飞总,您觉得明年在精细营销上会做哪些加法和减法?

  长城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文飞

  文飞:在我看来其实精细化营销和降本增效殊途同归,目的是一样的。销售营销最重要的是两个环节:消费者和经销商。

  从经销商端来说,我们帮经销商提升销售能力和运营质量,提高经销商的收益能力。现在除了销售之外,在售后服务、汽车金融、二手车方面,我们也在进行4S网、NS模式的拓展。其实汽车营销有一定规律,掌握规律,迎合引领这个规律有助于提高效率,甚至能降低成本,比如说汽车的淡旺季销售节奏的把握和指数,通常来说自主品牌的淡旺季比合资品牌更显著一些,这对工厂的排班、零部件物料的采购会带来不确定性,我们也在逐年打磨节奏,希望能以最佳的节奏来降低成本,从零部件到生产,到经销商备货库存形成最优的结构。

  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趋势,整合营销有助于提升效率。今年我们轿跑SUV也是跟搜狐进行了整合营销的合作,选准媒体合作平台,选准能够达到消费者的IP或者事件,能够带来一个增值的效应。

  主持人:福特2.0战略发布以来,在中国也经历着一场品牌重塑的过程,在这一场跨文化的品牌交流当中,品牌的个性和本土化价值怎么融合?传播层面,品牌和消费者的沟通有没有发生一些具体的变化?

  福特中国公关副总裁 霍静

  霍静:首先我从日产系出来的,这边这么多日产的老前辈、老领导坐在这里。

  大家也知道福特在中国虽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两年也确实遇到很多瓶颈,包括恢复品牌。我是今年3月加入了福特,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经历。说实话,我们现在学习的对象就是领克。对于整个福特体系来讲,百年老字号品牌,但是要向年轻品牌,尤其向很多自主品牌学习,我觉得这也是品牌互相借鉴的地方。

  要看到自己的历史所在,但是也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我觉得不管是哪一个品牌都要互相学习。我们要越来越会玩一些年轻人玩的,要跟年轻人互动。最近我们在提倡跑车,这也是往年轻化方面发展。

  所以我觉得不管哪个品牌要尊重市场的需求,要尊重当代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百年老字号也要跟更多本土品牌和年轻化品牌看齐。

  主持人:纯电动市场下滑得比较厉害,当企业在一个新的赛道上前进没有借鉴的时候,怎么进行判断和思考?

  天际汽车首席营销官 向东平

  向东平:国内市场新能源原来是高歌猛进,增速大大超过传统能源,然而从三季度开始新能源车可能比传统的更要困难,对于我们即将亮产交付的新品牌来讲,挑战和压力更大。

  加法、减法,作为新能源、新品牌,我们目前还是在零和一的阶段,要减也没有什么好减的,多多益善,我们刚刚开始起步,要做的事情很多,今天跟爱驰的同事也在交流,新能源新势力,我们感觉虽然没有交付,没有销售成绩,其实我们的工作比传统品牌应该更加多,更具挑战,因为我们可能一个人高要干十个人的活。

  一年多的时间,整个新势力能够实现14万的销量,我们还是应该有信心。技术方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技术提升速度非常快,包括比亚迪在整个新能源赛道上非常超前了。我觉得和世界级品牌相比,我们的技术差距在迅速缩小。当然从品牌的角度来讲,大家都是非常有机会,中国品牌更加国内了解消费者更接地气,更有利于市场推广。所以从制造、技术和营销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品牌还是有前途的,市场不好只是一个短期的、暂时的现象,传统的品牌有固有的框架和体系,基本上80-90%都已经定形了,新品牌完全可以全新做起。

  当然现在对于整个汽车市场来讲是冬天,但是我觉得春天也会来的,尤其我们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只要在提升在进步,在赢得市场,我觉得这就是胜利。

  主持人:爱驰在纯电动之外,也在燃料电池上有所布局,多元化布局背后的思考是什么?在体量还比较小的时候,这种多元的技术布局会不会对资金造成一些压力?

  爱驰汽车副总裁 金新

  金新:市场没有看到增大,又有这么多新品牌进来,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下,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办法,作为新品牌我们要做别人可能没有做过的。所以我们在甲醇能源和氢能源之间做一个结合,也许将来能成为我们的核心差异化优势。

  投入上对爱驰来说,我们要先保证把第一款产品成功上市,把品牌做起来,先争取活着,就能有更多的资金进来,吸引有更多的经销商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玩,这是务实的做法。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