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研学旅行-知名校长谈研学旅行:青春是一场盛大 海南校长 的

数码新闻 2019-10-17133未知admin

  在一次北京地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上,曾任北京四中副校长、现任北京丰台二中校长的何石明发表了题为《青春是一场盛大的行走》的主题讲话,用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讲述了研学旅行的好处,极具说服力。

  青春是一场盛大的行走,这种行走不光是说行万里路,不光是走走看看、体会,不光是旅行,更多是装满我们生命的一种体会,让我们的孩子在他青春的时期种下一些梦想,种下一些种子。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游走在祖国大好的山河之间,让孩子体会到人的自由,人性的丰满,以及生命的张扬。我们带孩子去武汉的黄鹤楼,孩子站在黄鹤楼上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在栏杆上能看到长江,体会到什么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在四中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学生,她家境优越,无忧无虑,什么也不愁,毕业之后,计划去美国留学。”何石明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在日记里曾经这样写道,‘我没有什么理想’。但在这个女生参加完学校组织的游学支教活动后,她的人生发生了变化——和父母商量后,她领养了一个小妹妹,平时给她寄文具字典、甚至一些钱物。她说,她从此立下誓言,要为中国消除贫困。”

  何石明作为前北京四中副校长、现丰台二中校长,一直带着孩子们“行走”在路上。

  “很多日本人看待职业,并不像我们一样看作是用来赚钱的工作,而是看作实现自己价值的一个舞台。他们享受着自己的职业,珍惜着自己的职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和最强烈的热情献给职业。我因此喜欢这些日本的欧巴桑,这些认真的,温暖的老婆婆。”

  “日本有严谨细致的做事态度。经过这次修学,我认为,来一次日本,学习他们细节上的坚持,抛去我们带着的有色眼镜,正视这个民族,才能真正的了解他们。”

  “但在2008、2009年后,我对于研学旅行的态度开始了改变。”何石明说道,“突然意识到研学不仅仅是为了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回来写些体会和感受,而是意识到要有些改变。”

  当时还在北京四中工作的何石明,看到了高一一班的两个女生去四川进行考察后的参加成果,“她们将研学旅行进行了转型。”

  这两个学生到了四川的一个叫做桂香村的贫困山村去做了一些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她们将调查文章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上,她们看到了很多乡村孩子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留下了乡村的‘老弱病残’,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他们也许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但缺少最基本的关照,所以她们做了一个留守儿童的调查。”从这一天开始起,何石明和他的初中、高中学生的研学旅行开始转变。不光是出去走、看,更多地开始了支教——四川、江西、湖北、山西、陕西……孩子们的脚步踏上了这些地方农村的土地。“以支教点为核心,对周边的农村、城市进行调研。以这种方式深度地去了解中国国情。”

  “在江西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学,这所学校里面仅有的一间老师办公室墙上写着‘教育是一项事业;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不知道老师们在这么简陋的办公室里面,是如何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的,这对我感触很深。”何石明说道。

  北京四中的一个学生,在山西上饶的一所农村小学支教后,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学的是农村规划专业,他从高中毕业后,海南校长每年都要回到支教的那所小学,去捐电脑、装机房、去支教……

  “北京的孩子最害怕当地的孩子问一个问题:‘哥哥、姐姐,你什么时候再回来?’而孩子们走的时候都会说:‘我一定会回来。’所以,大部分的孩子会在高三毕业以后,再去那个小学,一直和他们保持联系。”

  每次带着四中、丰台二中的孩子去支教的时候,何石明总是问孩子们三个问题:“以谁为师?你不要觉得你背着行囊、背着文具,你去施舍、帮助他们,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要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去学习;第二个问题谁是主人?不是你是客人,你去到一个地方你就是这个土地的主人、这个国家的主人,要以崇敬的心情去感知;谁帮助谁?孩子们回来之后说,我们不是去帮助别人、海南校长不是去施与爱,而是得到爱。所以,我们不是去改变乡村,是乡村的孩子改变了北京的孩子。”

  支教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在农村吃住一个星期。孩子们带着和当地孩子同样的饭盆去吃饭,如果有宿舍,孩子们就能睡在床上,但很多学校没有宿舍,何石明干脆带着男生直接睡在教室的地上,“我是老师,所以条件好一些,躺在讲台上;孩子们躺在教室里,东倒西歪的,一个星期不洗澡……这些体会,这些经历,让我和孩子都终身难忘。”

  丰台二中高一(6)班学生郭人榕在支教回来后写道,“虽然乡村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和所受教育远不及我们,海南校长但是他们的心灵比我们丰富很多。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纯真,他们的灵魂是那么干净,他们的爱最能打动我们的内心。‘见贤思齐’,这种爱教会了我们怎样去爱,怎样用澄澈和充满善意的内心去拥抱和感受这个世界。”也有孩子说,我们知道了如何做一个有益于家、国、天下的大气之人。

  “行走课程”已经纳入了丰台二中的课程体系。每个学生都需要在初中、高中阶段修满8个学分,完成4次“行走”才能够从学校毕业。

  “‘行走’就是体验式育人,它是一种研学,就像大鱼带着小鱼在游走——‘大鱼’就是老师,一定要有老师深度的参与,这群‘小鱼’是我们的学生,体会不同的路径、不同的风景,也体会到不同的心境。这让他们的生活不至于过于肤浅、过于干瘪。”何石明这样理解他的“行走教育”。在他看来,“青春的盛大行走”,可以“革新教育形态:解救被落后教育模式奴役的下一代;丰满孩子心胸:行走,让远方的人真正与自己有关;培养中国负责担当的下一代:让孩子们灵肉和谐、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带上梦想,执着向前。”

  “很多事要趁年轻做,青春是一场盛大的行走,在行走中将见到无与伦比的景致,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以取舍的抉择,但是要在行走中‘别赶路,感受路’,在今后的旅途上感受不同的风景,谱写华美的人生乐章!”他这样写道。

  最后,他总结说:“本人也对研学旅行有一些思考,这个思考简单说四个方面:一是把握好正确的践学导向,将支教活动与“中国梦”教育紧密相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少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让每个少年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梦成则中国圆梦”理念的指引下,健康成长,勇敢前行。二是把握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将支教活动与继承优秀道德传统相结合起来,在广阔天地间,在淳朴的民风和贫苦的环境中,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博学、仁爱互助的优良品格。三是把握好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走出教科书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更多地去开发和利用一些条件性的和素材性的课程资源,补充校内资源和文本资源的不足,积极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服务。四是把握好个人的心路成长历程,时时处处将思想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内,严以律己,自觉抵制一切不良风气的影响,带头弘扬社会主旋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