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龙_百度百科

文化新闻 2019-10-1688未知admin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黄鸣龙(1898年7月3日-1979年7月1日),有机化学家,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黄鸣龙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4—1928年,任浙江省卫生试验所化验室主任、卫生署技正与化学科主任、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等职。

  1938—1940年,在德国先灵药厂研究院研究甾体化学合成,任访问教授;在英国密得塞斯医院的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女性激素,任访问教授。

  1940—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昆明)研究员兼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5—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进行合成化学研究,任访问教授。

  1952年10月,他携妻女及一些仪器,经过许多周折和风险,终于离美绕道欧洲回到了祖国。

  1958年,在他领导下研究以国产薯蓣皂甙元为原料合成可的松的先进方法获得成功,并协助工业部门很快投

  入了生产,使这项国家原来安排在第三个五年计划进行的项目提前数年实现了。中国的甾体激素药物也从进口一跃而为出口。

  1959年10月,醋酸可的松获国家创造发明奖。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开课,系统地讲授甾体化学,培养出一批熟悉甾体化学的专门人才。

  1956—197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

  早年研究中药延胡索和细辛中有效成分。后研究甾族化学,发现了甾族的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发现山道年的4个类似物在酸、碱作用下可以“成圈”地转变,由此推断出其相对构型,使后来国内外在解决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绝对构型和全合成有了理论依据。改良了开息纳尔沃尔夫还原法,被称为“黄鸣龙改良还原法”,已编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利用薯蓣皂素为原料,七步合成了可的松,并很快投入生产,是我国甾族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研制了中国首创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和其他几种主要甾族计划生育药物。

  1945年在美国从事凯西纳-华尔夫还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国际上称之为黄鸣龙还原法。黄鸣龙还原法是

  数千个有机化学人名反应中以中国人命名的唯一一个反应(准确的说是1/3个反应)!它

  的基础是Wolff-Kishner还原法,黄鸣龙在其反应条件上进行了改良,先将醛、酮、氢氧化钠、肼的水溶液和一个高沸点的水溶性溶剂(如二甘醇、三甘醇)一起加热,使醛、酮变成腙,再蒸出过量的水和未反应的肼,待达到腙的分解温度(约200摄氏度时继续回流3-4个小时至反应完成)这样可以不使用wolff-kishner法中的无水肼,反应可在常压下进行,而且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可达90%)。

  领导了用七步法合成可的松的研究,并协助工业部门投入了生产。领导研制了甲地孕酮等计划生育药物,为建立甾体药物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关于甾体合成和甾体反应的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

  1(a)黄鸣龙,甾体构像与其化学反应关系(I—Ⅳ)化学通报1955:449—452,532一535,660—663,724—727。

  (b) 黄鸣龙,红外线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科学出版社,1958。

  (c)黄维恒,黄鸣龙,核磁共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学通报,1960,341—345。

  2 (a)黄鸣龙,陶正娥,不饱和胆酸—类物中的消除反应,化学学报,1956,22:581584。

  (b) 黄文洪,黄鸣龙,1,6-消除反应的初步研究,化学学报,1958,24:431—435。

  3 (a)黄鸣龙,周维善.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立体化学.药学学报,1956,4:73—95。

  (b) 黄鸣龙,周维善.山道年一类物之研究Ⅵ,变质山道年的相对构型,化学学报,1956,22:493—506。

  (c) 黄鸣龙,周维善.山道年一类物之研究Ⅶ,变质山道年的相对构型,化学学报,1956,22:578—580。

  (d) 黄鸣龙,周维善.山道年一类物的研究Ⅷ,变质山道年的相对构型,化学学报,1958,24:210—216。

  (e) 周维善,黄鸣龙.山道年一类物的研究Ⅸ,双烯胺—苯的移位反应,化学学报,1959,25:327—329.

  5 黄鸣龙,蔡祖恽,王志勤等,副肾皮酮乙酸酯的合成,化学学报,1959,25:295—301。

  6 黄鸣龙,吴照华金善炜等,副肾皮醇乙酸酯的合成。化学学报,1959,25:301—307。

  7 黄鸣龙,蔡祖恽,王志勤,bα-甲基-副肾皮醇乙酸酯的合成,化学学报,1959,25:308—311。

  8 (a)陈毓群,黄鸣龙.bα-甲基-17α-乙酰氧基黄体酮的合成,化学学报,1959,25:424—426。

  (b) 陈毓群,黄鸣龙,△′-16-次甲基-11-酮基-17α-羟基副肾皮酮的合成,药学学报,1964,11:587。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委员(院士)、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黄鸣龙数十年如一日忘我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培养了大批科研骨干。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