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探寻北京历史上的赏月胜地(2)

文化新闻 2022-09-08151网络整理知心

  据《延庆史话》记实:距延庆县城30余里有缙山城,今为旧县镇旧县、盆窑、团山三村接壤的团山之上,因其孤独存在,与周边山脉并无接洽,又称独山、小孤山。即这里沟壑纵横,群山升沉,林木葱葱,遮天蔽日,景致壮观。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惟有孤峰高耸,真如瑶池一样平常清丽。于是有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赏景吟月,独享山色与月色之美。

  明代礼部尚书赵羾被贬隆庆(今延庆)时,在中秋之夜寻游此地,观景赏月,即兴赋《独山夜月》诗:“孤峰顶上月团团,仙掌高擎白玉盘。咫尺冰轮移万里,理解弱水浸三山。”若非亲临山顶,不会发出云云真切的感觉。

  明清时期山上曾建有娘娘庙,供奉碧霞元君等诸神,尚有一座高高在上的赏月台,多年后皆无存,2017年其遗址被考古掘客。

  星台览月

  登台远眺,月如玉蝉

  星台览月曾是首都东部的一处赏月胜地,为“大兴旧景”之一。这里所说的大兴并非本日的大兴区,而是明清时顺天府所辖的大兴县,其范畴包罗北首都的东半部,因“星台”其时在大兴县境内,故为该县旧景。

  所谓星台,即本日向阳区的将台。从前间“台高千尺,万籁沉寂,登台远眺,月如玉蝉”。而中秋之夜在此赏月,更是别有景色。

  据清代《通州志》载:“在(通)州城北通京师东直门中路,旧传慕容氏拜将台也。”据考,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景昭帝慕容儁所筑将台,当在今将台村以西。因村位于将台四面的低洼地,故名将台洼。

  将台,也称拜将台,始于汉代,是一种军事办法,由点兵高台、屯兵营房和阅兵广场构成。点兵高台凡是是操作阵势较高的平台作为最高军事主座点兵、阅兵之地。东晋时期,战乱纷飞。慕容部族占有北京,称燕。慕容儁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为前燕第二位天子,其在位时多次交战。为鼓励将士们,每次交战前,要在将台上把一些地位授予某位将士。据传个中一座将台便设于本日的向阳区将台洼村四面。

  明清时,此地空旷,其时出东直门有一条官道,通往北京东北部,将台北临官道。其高高凸起,呈凌空之势,每至中秋之夜,便有首都的文人书生出东直门,到此登高赏月,名为星台览月。出格是那些“独在他乡为异客”之人,中秋团聚之夜,便在此遥望老家,感觉一份“每逢佳节倍思亲疟之情。目前星台早已沉没在光阴的长河里,只留下将台这一地名。

  御园里的赏月佳景

  “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和“长廊邀月”

  京西御园以三山五园而泛称,汗青上曾有多处赏月佳境。

  圆明园以“四十景”而知名,另外尚有鲜为人知的“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本是浙江杭州西湖及周边的十处特色风光,形成于南宋时期,大多环绕西湖漫衍。置身于此,令人如临其境,堪称景点定名的规范之作。乾隆天子下江南时,幸游西湖,对这里的景色分外青睐。回到首都后,令宫廷画师绘制了西湖十景,随后将这十景“移植”到圆明园内,这样他就可以不消郊游,便享受江南的奇丽风光。个中的“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是御园中的赏月佳处。

  初秋之日,我特意到圆明园寻访曾经的赏月佳景。沿着林荫小路,起首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北岸的“平湖秋月”旧址。据圆明园打点处的张老师先容:“平湖秋月”这处景色在雍正年间已经形成并定名了,乾隆年间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举办了完美。其整体构筑坐北向南,依山面水,营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月圆之夜,登楼远望,在舒适中似乎能感觉到西湖之浩渺。雍正天子屡次到此赏月,并赋《平湖秋月》诗:“树杪暮烟收,晴光逐水流。浅沙闲立鹭,轻浪稳眠鸥。心月又圆镜,湖天一色秋。恍疑星汉里,缥缈玉京游。”

  乾隆天子在这里造景时,更是颇操心思。其所处的位置多有几分西湖的神韵:其东侧为石桥和双峰插云景观,西侧则毗连廓然大公景区,北侧倚靠一组不高的小山丘,南面则是水面宽广的福海。在周边景色的营造上,力争从意境上到达最佳。乾隆天子多次到此赏月,并赋诗曰:“不辨天光与水色,结璘池馆庆霄凉,蓼烟荷露正渺茫。白傅苏公大雅客,一杯相劝舞霓裳,此时谁不道钱塘?”

  只痛惜这处赏月胜地于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目前已无踪迹可寻,只有旧址上耸立着的一块碑刻,大抵可以确定旧日“平湖秋月”胜境所处的位置。

  分开“平湖秋月”旧址,向东而行,便来到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部的“三潭印月”。张老师先容:乾隆初年(1736年)已有“三潭印月”一景,其后仿建西湖十景时将此景举办了改革,整组构筑处于一条对象向的水湾之中,湖中有仿西湖而建的三座小塔,亭亭玉立于波光潋滟的湖面之上。塔高2.4米,中部塔身为球形中空,球面上分列有5个小圆孔。塔顶为葫芦形,造型美妙。月圆之夜,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映入水中,宛如一个个小玉轮。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颇具诗情画意。乾隆天子分外青睐这里的中秋景致,多次在月圆之夜邀近臣到此赏月吟诗作赋。

  这处赏月胜地也于咸丰十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昔时的“三潭印月”一带仅存一座石桥,四面狼藉着不少庞大的石块,掩映在浓荫里。

  “长廊邀月”为颐和园佳景之一,位于万寿山南麓。

  长廊沿昆明湖北岸修建,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隐瞒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序。听说昔时乾隆天子建筑这座长廊是为了皇太后“春赏百花,夏观霁雨,秋揽明月,冬兆瑞雪”,以求“风调雨顺,国泰安全”。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从头制作。

  到颐和园寻访,特意选定在晚上7点之前入园,也就是快到遏制售票之时。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