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中国百年考古成就

文化新闻 2022-10-18119网络整理知心

  走进“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明展”

  纵览中国百年考古成绩

  自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掘客以来,中国当代考古学已走过百余年过程。几代考昔人接续格斗,“上穷碧落下鬼域,下手动脚找对象”,破解了一个个文明暗码,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在河南省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举行的“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明展”,以2021年评比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明”为主线,通过100处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齐集展示中国考古学百年成长过程和光辉成绩,揭示中华民族久长的汗青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推出的尚有“文明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明展”,两个展览搜集世界21个省区市79家考古文博单元的佳构文物889件/组,个中一级文物达115件/组,部门文物为初次面向公家展出。

  触摸太古根系

  走盼望览第一单位“太古的根系——旧石器期间考古发明”,5处旧石器期间遗址出土的文物,将观众的思路引向悠远的汗青。考古发明证明,早在距今200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昔人类糊口。以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等为代表的昔人类是当代中国人的祖先。

  “这是‘北京人’III号头盖骨化石复成品,原物出土于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所在。”郑州市博物馆讲授员丁君妍指着独立展柜里的展品先容道。1929年12月,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掘客出第一个“北京人”完备头盖骨化石,从此又延续发明白更多化石。“北京人”化石的发明惊动了国际学术界,不只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还将人类演化汗青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上世纪40年月初,为了掩护这批贵重的昔人类化石不在战火中受损,中国粹者抉择将它们转移到美国博物馆暂存。然而,在运输进程中,化石却丢失了,至今仍着落不明。荣幸的是,在化石被运走前,研究者赶制了一批模子。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昔时留下的复兴模子,从中可以大抵相识“北京人”的真实面孔。

  云南元谋人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山西襄汾丁村遗址等2000多处旧石器期间遗址的发明,涵盖距今210万年至1万年的各个阶段,复兴了中国旧石器期间文化成长序列,根基厘清了中国最早人类的来历和当代人发源、演化的进程。

  探源中汉文明

  在第二单位“中汉文明探源——新石器期间考古发明”,大地湾文化花叶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蛙纹壶等纹饰烂漫的陶器,展示着中原先民富厚的艺术缔造力。在一件仰韶文化彩陶罐前,围了一圈抚玩的人。彩陶罐呈红褐色,敞口鼓腹,下腹向内劳绩平底。外壁下半部门为素面,上半部门为白衣黑彩的六角星纹、圆点纹、弧线三角纹等构成的纹饰带。

  “这件彩陶罐出土于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丁君妍说,仰韶文化中晚期,此类彩陶纹饰元素遍布黄河道域大部门地域,符号着“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双槐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黄河道域具有都邑性子的遗址,被称为“河洛古国”,揭示了5300多年前华夏地域完整的农桑文明形态。

  仰韶文化的发明,谱写了“早期中国”璀璨的文明序章。从黄河道域到长江流域,从东北到西南,层出不穷的考古发明如满天星斗,辉映着中华早期文明国界。展览中泛起的33项新石器期间考古发明,反应了距今1.3万年到4000年间中汉文明发源与形成的漫长过程。

  明确青铜文化

  “这件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在盾牌型青铜底座上用绿松石片镶嵌出兽面纹,历经3000多年依然齐备无缺、无一脱落,浮现出高深的工艺程度。”讲授员的先容引得观众啧啧惊叹。绿松石是一种贵重矿石,早期大多镶嵌在具有神性的牌饰、礼节性武器上。这件嵌绿松石铜牌饰出土时位于墓主人胸部到腹部的位置,两侧有两组对称的环钮,展望为缝制在织物上行使。牌饰上的兽面纹反应了昔人的审美与信奉,相同的纹饰在年月更早的史前文物和其后的商周青铜器上都有呈现。

  展览第三单位名为“揭示三代王国文明——夏商周考古发明”。夏商周三代是中汉文明起源定型的时期。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周原遗址、丰镐国都遗址以及浩瀚东周列国遗址遗存的发明,彰显了夏商周璀璨的青铜文明和礼乐制度等。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觥,江西吉安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的虎耳虎形扁足青铜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这些同属于商代的文物,揭示出差异地域青铜文化的特色。司母辛觥造型雄奇,前部为立兽,后部为鸟形。兽头上双角天然卷曲,中脊至尾为卷龙形,兽尾饰弓形鋬。器身充满盘绕盘旋的龙蛇纹、鸟纹,增加了锦绣隐秘之感。器盖与器身内均有“司母辛”铭文,“司”是祭奠(一说为王后),“母”指的是母后妇好,“辛”为其庙号。司母辛觥是商王武丁的子辈为其母妇好所做的祭器,对付研究商晚期青铜锻造、礼节制度、王室传承等具有重要代价。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由这套青铜编钟演奏的。”丁君妍先容,1957年,考古事变者在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现属城阳城址掩护区)中第一次发明完备的先秦时期青铜编钟。这套编钟共有13件,尺寸、重量依次递减,造型庄重古朴,纹饰美丽严密。令人赞叹的是,它们虽已埋藏于地下2000多年,却异常齐备,就连微小的腐化锈片也找不到。研究发明,这套编钟的音协调此刻的国际音标靠近,可以演奏当代音乐作品。另外,还具有“一钟双音”的成果,敲击钟体正鼓部和侧鼓部会发出差异的音。专家用这套编钟敲奏了一曲《东方红》并录下音。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乐成发射,由这迂腐乐器演奏的《东方红》便跟着卫星响彻太空。

  揭示大国情景

  国内六合,秦汉一统。秦汉以来形成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名堂连续了2000余年,多民族文化的碰撞领悟,汇成波涛壮阔的史诗。在展览第四单位“显现同一多民族国度的形成与成长——秦汉及往后考古发明”,一件件文物活跃揭示了各个期间的大国情景。

  陕西秦始皇陵戎马俑被誉为“天下八大事迹”之一,威武富丽的陶俑军阵,再现了秦同一六国的磅礴气魄。秦陵戎马俑1号坑出土的高级铠甲军吏俑,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作拄剑状,前胸、后背及双肩各有8朵彩色花结,脸蛋为长方形,两颊各有一撮浓须,长髯洒脱,体格健硕,仰面挺胸,示意出批示若定的上将风貌。高级军吏俑在戎马俑坑中出土较少,对付研究秦人军阵分列制度有重要意义。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