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辞沙”祭妈祖 赤湾500年习俗保留至今

文化新闻 2023-04-27100网络整理知心

image.png

  深圳消息网讯(记者 徐哲康)天后宫前,人头攒动。4月27日,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辞沙”祭妈祖大典勾当在南山区赤湾天后宫内举办,来自香港、东莞、惠州、广州、中山等地的上千名信众祭拜祷告,向妈祖这位传说中的海上护卫神表达虔恳切愿。南山区政协主席陈军出席了祭奠勾当。

  赤湾天后宫曾是我国沿海地域局限最大的、拥有九十九道门的天后宫,也是深港地域汗青上颇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为昔时新安八景之首。“辞沙”是赤湾天后宫独占的祭奠习俗,源于明朝永乐年间,是局限品级最高的祭奠。古代进行“辞沙”仪典时,天子会派最信赖的阉人或内地最高官员作为代表介入祭奠。永乐初年,张源出使暹罗国前,就曾以“太牢”祭于海岸沙岸上,以求天后庇佑。“‘太牢’去肉留皮,以草实之,祭毕沉于海”,由于祭奠在沙岸上,故称为“辞沙”。

image.png

  大典现场,主持人将祭奠流程一个个完备地演绎,猪牛羊等各式百般的供品摆放在妈祖前。据先容,古代帝王祭奠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国度最高统治者才气用“太牢”祭奠。“辞沙”的真正意义就是祭奠海神,但愿海神庇佑本身出海安全。其后,“辞沙”成为经赤湾出海者起航前一种固有的谨慎典礼,请托着劳感人民对柔美糊口的憧憬。

image.png

  “辞沙”祭妈祖大典习俗已传承500多年,是我国生涯齐备的祭拜妈祖习俗之一,浮现了中国人重视传统,惦记祖先,承上启下,把前辈的精良德性代代相传,并可通过祭拜勾当的兴衰研究历代社会的变迁和传统风尚的变迁,具著名贵的汗青代价。通过“辞沙”祭妈祖大典,揭示了妈祖伶俐、慈祥、瑰丽、善良、大胆等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文化形象。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