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64】弦歌不辍,这座书院谱写了千年教育传奇

文化新闻 2023-09-15168网络整理知心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边幅64】

  光亮日报记者 禹爱华

  衡岳之北,湘江西岸,茂林修竹间坐落着天下上最迂腐的学府之一——岳麓书院。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边幅64】弦歌不辍,这座书院谱写了千年教诲传奇

岳麓书院风物 陈佳祺摄/光亮图片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集讲学与藏书于一体,是中国古代作育人才、传承文脉的奇异教诲情势。从古到今,中华大地有据可查的书院就有七八千所。然而,千年弦歌不辍并演进为当代大学的,惟有岳麓书院。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湖南大学,踏访这方文教圣地。

  岳麓书院,位于校园后方的岳麓山畔。院落不大,透着古朴肃静。大门两侧,即是那副名烁古今的春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这副集句联,上联源自《左传》,下联出自《论语》,意为‘楚地人才浩瀚,这里尤为昌盛’。南宋,有以理学家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明清,有以王船山为代表的头脑家群体,以陶澍和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群体,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湘军与洋务派群体,以谭嗣同、熊希龄为代表的维新志士群体;民主革命时期,有杨昌济、蔡和森等志士仁人……”在牌匾下,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细数“群英谱”。

  沿着香樟、国槐织成的浓荫,走向书院深处,身边的每一处亭台轩阁,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文脉联贯。

  北宋初年,文教不振,处所官学未兴。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唐末五代和尚办学的基本上建设了岳麓书院。数十年后,学者周式任书院山长,宋真宗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使之名扬全国。南宋乾道年间,张栻掌教岳麓,“从游之士,请业问难至千余人”,湖湘学派臻于极盛。从此的光阴,尽量朝代更迭、兵燹不绝、岳麓书院历经了七毁七建,可是,弦歌始终不辍。当代教诲崛起后,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档学堂;再之后,湖南高档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家产专门学校、湖南大学相继在此办学。

  “改良开放后,岳麓书院进入了又一春,逐渐规复学术研究与人才作育成果,开始作为湖南大学的二级机构招生养人。此刻,拥有哲学和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活动站,500多名学子在这里上下求索、进德求学。”陈仁仁先容。

  提及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辍的机密,陈仁仁这样表明:

  “一是形成了朱张学统、湖湘精力,且后继有人、代代传承;二是自降生起便有海涵性、开放性,兼纳种种学术领悟涟漪,始终站在期间潮头。好比晚清时就已开出算学、译学等西学课程,作为当代教诲之先声的时务学堂,也是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开办的。正由于始终站在期间潮头,不管光阴多跌荡,岳麓书院总能‘击楫中流’,成为学术研究、人才作育的重镇。”

  本日,这座千年书院,依然金声玉振、续写着济济英才“于斯为盛”的传奇。

  天天穿过书院去上课,是2022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生周楚懿极为享受的“修学之旅”。颠末百泉轩、时务轩,走过御书楼、文庙,来到研究生们的教室——红花檵木掩映的文昌阁、崇圣祠和明伦堂。途中,一副副楹联次第相迎,仅拿“劝学”来说,便有赫曦台前的“合安利勉而为学”,大门旁的“学有因革,通变为雄”,二门侧的“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解嗣魅斋前的“学甚至用,莫把智慧付蠹虫”……

  最令她望之肃然的,是镶嵌在岳麓书院课堂右侧墙壁上的《岳麓书院学规》:“时常省问怙恃,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重……”全文18条、108字,是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由其时的山长王文清手定。

  “在书院每年的新生入学礼上,全体新生集中体朗读《岳麓书院学规》,它也被作为湖南大学门生根基举动类型,印在门生守则的第一页。”周楚懿汇报记者,除入学礼外,书院每年还会举行拜师礼、谢师礼以及端午祭奠屈原、晴朗祭奠先贤、金秋祭奠孔子,即所谓“三礼三祭”,以期“习礼育人”。

  于斯为盛,是因师道传承促进解说相长、学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交以道、砥砺共进。

  “知道吗?我一入学就有导师,并且是4个——学业导师、班级导师、糊口导师、乐趣导师。考到其他大学的同窗都老倾慕了,他们不少人一向到做结业论文时,才有先生指导!”提及这,2020级汗青学专业本科生刘畅笑眯了眼。

  “刚进大学,面临新情形、新同窗、新进修使命,我有点儿七手八脚。这时辰,我的‘导师天团’脱手了——学业导师孙庆娟先生为我指点迷津,保举我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四书章句集注》等入门书本;糊口导师茹瑾是硕士生学姐,和我一路接头学问,也一路会餐、登山、观影……”2021级人文科学试验班本科生孙小羽感伤至深。

  “可以或许亲炙名师门下,成立旦夕闻道、寓教诲于一般的精采师生相关,是古代书院的难堪传统。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起,我们就把传统教诲和当代大学教诲团结起来,奉行本科生导师制,但愿以此促动门生们主动向先生求教,先生也能投入更多时刻指导门生。”陈仁仁说。

  于斯为盛,是因“会讲之风”助力头脑繁荣,延扩着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人文心胸。

  在岳麓书院课堂上,悄悄立着两把木椅,一把属于朱熹,一把属于张栻。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大儒朱熹从千里之外的福建崇安赶来,与岳麓书院掌教张栻相会,二人激辩经典义理长达两月余,引得千余名学子从四方会聚而来,“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本日,“朱张会讲”所代表的学术精力早已融入书院。名山坛席,智者新声,迂腐而芳华的课堂上再次涟漪起黄钟大吕。从世纪之交开电视讲学先河的“千年讲坛”,到博士生自发组织的“明伦堂讲会”,再到2013年以“承朱张之绪、取西欧之长;传中汉文明,耀伶俐之光”为宗旨而设的“岳麓书院讲坛”,数百位国表里闻名学者在岳麓山下登坛讲学。

  “我们的设法是,让孔子和柏拉图、朱熹和黑格尔、西方哲学和中国头脑文化,都在这里汇聚、交换,碰撞出伶俐的火花,以坦荡的视野带来坦荡的肚量,鼓励学子们精研高妙学问、弘扬人文抱负、振兴社会修养。”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珍名如是说。

  《光亮日报》(2023年09月15日 01版)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