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对话”伟大中华文明

文化新闻 2023-10-11111网络整理知心

  新华社记者王丁、童芳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汉文明”特展10月8日在成都博物馆落幕。此展自6月10日开幕以来,共计高出140万观众观展。

  见字如面 “相认”千年

  “稼轩老师,见字如面。”辛弃疾独一传世真迹《去国帖》从故宫博物院来到成都,观众争相寓目。

  这是成都亘古未有的一场文化盛宴。比甲骨文更早的贾湖刻符龟甲、雕刻汗青“骨相”的殷商卜骨,以及辛弃疾、赵孟頫、祝允明真迹……国度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当局主办的这一展览,荟萃了世界20个省、直辖市,40个文博机构的220件珍品文物,个中一级文物70件,贵重文物占比达90%。

  成都博物馆交换宣传部主任王立先容,在方才已往的中秋国庆假期,天天约有1.7万人观展,近6成是省外面众,80%以上为年青观众。

  记者看到,有的观众一边寓目一边记录,有的在当真摹仿;有的带着本身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前来,和文物照相打卡,与昔人“对话”。观众还在各大交际媒体上分享列队攻略、观展攻略,并上传本身的观展照片及条记、字画等。

  “说见字如面,简陋要两个前提,认得其字,分明其意。藉由汉字,我们得以相认。”一位观众留言说。

  生生不息 鼓励今人

  龟甲、陶器、青铜器、竹简、砖石、绢纸,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不绝成长变迁的汉字载体、誊写方法,承载着源远流长、博大博识的中汉文明。

  序厅的第一件文物是贾湖刻符龟甲,刻符形似一只眼睛,暗喻中汉文明在混沌中展开双眼。

  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版,阴刻着同一怀抱衡的圣旨,笔迹清楚,弥足贵重,是秦同一笔墨、变大篆为小篆的汗青见证。以后,同一的笔墨成为中华民族四海同心用心的文化标识。

  隋唐往后,书法名家辈出。祝允明用草书挥就的千古名句,辛弃疾用方正挺秀的笔力誊写中国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全国的精力天下……字字句句,隔柜相望;精实力韵,鼓励今人。

  “中汉文明在数千年的汗青长河中联贯一直,汉字是重要的纽带和例证。我们筹谋这个展览,为的是让观众跟从汉字产天生长的过程,看到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汉文明。”成都博物馆副馆长、总策展人黄晓枫说。

  赓续文明厚植自信

  据相识,为让观众更好地领略汉字蕴含的文化内在,成都博物馆先后约请海内专家,从考古掘客、汗青研究、书法艺术等角度开展系列讲座,推出系列社教勾当、研学课程等。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望主席苏士澍说:“但愿在数字化、科技化的期间,多举行这样的展览,把中汉文化基因生涯好。”

  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以为,展览的火爆,很洪流平上反应出国人日益增添的文化自信。

  “正是基于对这一趋势的熟悉,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团结点,用文物阐释汗青故事、文化内在、精实力质,以赓续中汉文明,厚植文化自信。”任舸说。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