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条确保食品安全的黄金定律(2)

健康前沿 2022-07-31168未知admin
吃饭要定时定量

 

我国传统对一日三餐的安排为“早饭要饱,午饭要好,晚饭要少”,这是有道理的。从时间上来说,一日三餐之间,相隔最好不要超过 5 个小时这是因为:如果相隔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饥饿感并体力不支。而相隔时间过短,又会使机体的消化系统忙于消化而产生疲劳感。

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并不是仅仅考虑相隔的时间就够了,还要考虑到机体的生物钟,人体有固定的生物钟活动规律,这其中包括了饮食规律。一般情况如下:

早餐的时间应该在早晨 7 点左右,且考虑到与前一天晚餐相隔时间较长,上午又是一个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早餐应保证量和质,也就是早餐要吃“饱”。

午餐应该定在 12 点左右,不需要像早餐那样丰盛,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所以可以适当提高饭“质”,甚至花点时间享受一下饮食的快乐,也就是午餐要“好”。

晚餐的时间应该在下午 5~6 点之间,考虑到晚上 10~11 点就应就寝,因此要吃的少一些,古人推荐粥食一碗,或可稍配一些菜肴,也就是晚饭要“少”。

另外,要根据一天的营养需要合理安排饮食摄入量,而不是根据个人对食品的喜好程度。符合自己的口味则贪吃,不喜欢就不吃,这就违背了饮食规律中“定量”的要求。

 

 

 

多食多苦患

 

前人有“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之说,指出了摄食过多的具体危害,即“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吃得多,大、小便就多,身体容易发胖,饮食也不容易消化完全,晚饭吃得太多,还会影响睡眠。这是古人的金玉良言,也是大量观察和实践后的经验总结,值得我们学习并用于膳食养生的实践中。

其实人体自身是一个很严密的系统,每当我们进食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自然会发出信号,那就是“饱”感。我们日常只要细心体会,自然会明显感觉到,一旦“饱”感出现,那就是适量了,即使这时还有食欲,也应该及时停筷。如果出现“饱胀”“吃撑了”的感觉,那无疑是过量了。

当然,我们以上所提到的感觉,是针对没有疾患的人群,如果是有明显胃肠道疾病,如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因为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到胃肠道功能的,则不在此例。

 

 

 

 

少食增寿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的长寿经验通过在现代研究已证实其科学性。

有人曾对1400名处于正常热量供应状况下的60~64岁的人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668人,每天吃 1~2 顿饭,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患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另外168人把同样的饮食分为 6 次吃,即一天吃 6 顿,总量不变,患心血管病的人仅有1/6,比1天吃 1~2 顿的,患病率减少50%;比1天吃 3 顿的,患病率下降18.8%,这说明,少吃多餐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

 

 

 

不吃早餐危害多

 

其一,长期不进早餐的人极易患胆结石。通常晚上 10 时以后,人体便进入空腹状态。如果次日早晨不进餐,待到午饭时,胆汁在胆囊内已停留 10 余小时,大大增加了胆汁凝聚出结石的机会。

其二,长期不进早餐,会打乱消化道正常的节律,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者诱发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清晨起来,胃中胃酸的相对浓度较大,如果不及时进食将之消耗掉,就会刺激胃、十二指肠黏膜;加上胃是一个可以收缩膨胀的器官,在早晨,胃已经收缩到很小,不进早餐,还会持续收缩,到午餐时,势必会使胃急剧膨胀,胃黏膜容易受损。长此以往,便容易患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活到百岁的四季食养》

本书编著:马烈光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