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40年后徐静波回到“普中”为母校庆生

体育新闻 2019-10-16127未知admin

  一走进普陀中学的校园,徐静波就被久违的熟悉的面孔包围住了。就连同班同学想拉他合个影,也得瞅着机会见缝插针。

  在北京刚刚参加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大典观礼活动,旅日媒体人、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又马不停蹄赶到舟山,为母校普陀中学70周年华诞“庆生”。

  1979年,高二(3)班开了一场班会,主题是“2000年,我在哪里干什么”。

  这个主题是班主任陈国辉老师想的。陈老师是上海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曾看过一部《乡村女教师》的电影,从而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所以他认定,人的一生,最终是情操和理想的结果。让每位同学树立理想,可能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那时距离2000年还有21年,同学们的兴致很高,踊跃发言。当时的徐静波,是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长,负责校广播台、出黑板报。轮到他上台时,一番侃侃而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陈老师摸摸他的脑袋说:“很好,你以后可以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陈老师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虽然后来因为数学太差,没能考上人大新闻系,但最终经过种种努力,还是实现了记者梦。今天,我已经实现了青春年少时的梦想,这一切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和支持。”

  1992年,徐静波怀揣2万日元自费去日本东海大学留学。2000年,他在日本创办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并担任亚洲通讯社社长。2001年,他在东京创办日文版报纸《中国经济新闻》,担任总裁。3年前,他在喜马拉雅开设节目《静说日本》,有93.7万人订阅。

  尽管身在日本,但徐静波一直跟陈老师保持联系,过年过节回舟山,他一定会登门探望,“陈老师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对我们来讲,他是父亲般的存在,是我们班的精神支柱。”

  就像探访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时,徐静波曾带去舟山出产的“佛茶”一样,他在点点滴滴间促进着中日友好交流。

  这次回国,徐静波有三大“任务”,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活动、为母校70周年华诞庆生、参加普中79届高二(3)班毕业40周年同学会。

  为了参加大阅兵观礼,徐静波清晨5点钟就被叫醒。“6点钟,全体海外侨胞观礼嘉宾统一上车出发。车停在景山公园附近,需要进入故宫博物院,并从北至南穿越整个故宫,抵达城楼的观礼台。”

  徐静波抵达观礼台时,发现已经坐了许多嘉宾,有劳模、英雄人物,有海外侨胞代表、港澳台胞代表,也有中央机关、企业代表等。

  “天气比较热,为了庄重起见,我们来自日本的侨胞代表,大多数还是穿了西装系了领带,心静不热,一激动还真热。”徐静波在现场观礼时,最感动的瞬间,是全体起立唱国歌,“广场上十几万人一起高唱国歌,目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心中油然涌起一股热流,禁不住眼眶有点湿润:这70年来,我们的祖国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每一个成就都付出了艰苦努力!”

  参加完国庆阅兵观礼活动,徐静波又马不停蹄赶往舟山,原本定于10月2日举行的校庆活动,因为台风影响延至7日,不过毕业40周年后的同学聚会,不惧风雨,如期举行。

  徐静波又见到了当年同学的面容。一阵开怀大笑,叙说着当年校园里难忘的趣事;一盅盅装满故事的老酒,倾泻出同学间的情深谊浓;一首首老歌,把同学们带回普中的青葱岁月里。

  大家相约一起去探望陈国辉老师。陈老师已年届八旬,但一讲话,当年在讲台上的风采又回来了。同学夏晓红回忆起那年那月的美好时光,“我们记忆中的普陀中学,永远定格在沈家门东河北端的那个穿越田径场才能到达的木结构二层小楼,以及扩建后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大楼。那里有我们的足迹与记忆,同学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一个和谐、正能量满满的团队,宛若开坛陈酿,香气扑鼻,又似晚霞流彩,厚积薄发。

  “借70周年校庆,我们毕业40周年后再聚首,感谢母校给我们机会,感谢老师对我们教诲,感谢这么多同学,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谊,会伴我们终生。”夏晓红说。

  “我曾经看到母校的一张老照片,最初的时候是几间茅草屋,虽然是手绘的校舍,但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今天是我第一次走进东港新校区,感觉这70年,母校发展很快,校园很漂亮,像置身大学一般。”

  “从几间茅草房建校,到如今成为一所现代化高中,普陀中学70年走过的路程,也是共和国70年发展的缩影。”身处海外,徐静波对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体会最深,

  “以前,日本人去北京一趟,路上至少需要三天。先从东京飞香港,然后在香港办签证,第三天从香港过河到深圳到广州,从广州飞北京。如今,东京飞北京只要3小时。东方航空在40年前首开上海至长崎航线条航线万人。”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