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

文化新闻 2023-07-2883网络整理知心

  本年五月,我国与中亚五国在西安配合进行中国—中亚峰会,各方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起”倡议对引领国际相助的重要意义,与会国度配合颁发宣言,将以共建“一带一起”倡议提出十周年为新出发点,形成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相助新名堂。这无疑给迂腐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地域各国人民将来,六国刻意联袂构建越发细密的中国—中亚运气配合体,这是汗青选择,更是人心取向。

  中国与中亚国度两千年前互相间的交通交换领悟,清楚地记录在中国汉代的档案文书之中。20世纪90年月初,考昔职员在甘肃省敦煌市发明白西汉敦煌郡所设的悬泉置遗址,这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代设立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在此出土了大量的汉简,其内容涉及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交、邮驿、交通等方方面面内容,尤其是真实记录古丝绸之路使者往来经贸交换的一些内容弥足贵重,为我们还原了汗青的实情。

  Ⅰ 贡使通商之路:公元前一世纪的康居使者

  悬泉汉简中有一册被学者定名为《康居王使者册》的汉简极为贵重。这枚简册由7枚简编连成册293字记录了公元前39年,来自中亚的康居王使者等一行人前来向西汉朝廷献贡骆驼时碰着不公后反应题目,朝廷受理办理的颠末。

  康居王使者一行入关后,发明与以往差异,起首是从敦煌到酒泉,他们一起上缺吃少喝,无人照应;其次是到酒泉后,酒泉太守和部下人对其奉献的骆驼片面作出了评价,把使者带来的膘肥体壮的白骆驼评定为羸瘦的黄骆驼,使者以为“不如实,冤”,因而上告到中央。朝廷要求敦煌太守对此举办查询并定时上报中央,不得留迟。这一事例活跃地反应了汉与康居正常社交相关之下的纠纷处理赏罚。此简不只为研究汉朝与康居友爱往来提供了第一手原料,更是见证丝绸之路繁盛通达的重要实物,也是本日的中亚各国研究本国古代汗青的重要资料,可补传世史籍之缺载。

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

  唐模制商旅砖上牵驼的胡商。 敦煌市博物馆供图

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

  《劳边使者册》 朱建军供图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的悬泉汉简中就有14条关于康居的记实,记录着汉武帝往后的相等一段时刻里,地处撒马尔罕一带的康居,始终同汉王朝保持着贡使往来相关,而撒马尔罕城就是本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首府地址地。

  让康居再次从汗青中走进我们视野的,是一次探险发明。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以西一座被废弃的汉代烽燧发明白一组密封信札,信件以粟特文写就,有部门残破,其后经多位专家翻译说明,认定这组粟特文古信札记录了以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为大本营的一个粟特商团的商贸勾当环境。

  专家们以为一封写于公元313年的粟特5号古信札,是一位名叫“发黎呼到”的粟特人写于姑臧凉州,后遗失在敦煌汉代烽燧中的。他的身份或为粟特商队成员,相同于当今常驻外洋公司的认真人,而信札是写给总部董事长的陈诉或半年岁情总结。信中具体先容了商队往来、货品分发、财帛支解,以及小贩子的一般往来,只字未提昔时产生在洛阳的战乱。而同时被发明的2号信札,则有大段告诉饥饿、火警、衰亡的内容,个中所言:“酒泉的遏末娑支安然无恙,姑臧的遏末支也是一样”“当商队分开姑臧……当他们达到洛阳,不管哪里的……照旧印度人、粟特人,都死于饥荒”,声名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凉州以及河西走廊彼时是相对安宁的。

  法国汉学家魏义天老师以为,写这些信札的粟特人来自康居,这声名至少到3世纪初,粟特贸易就已在间隔索格底亚那3000公里外的凉州施展了庞大的政治浸染。至此,可见从粟特古代贸易网形成至成长,凉州一向都有粟特人的存在。4世纪后,凉州成为汇聚中国人、粟特人和印度人的国际化多半市。之后,粟特人聚落从凉州延长到京师。这样,粟特人在从撒马尔罕一向通向中国北方地域的丝绸之路上成立起了本身的贸易收集,这条商道得到了空前成长。

  连年来跟着考古新发明,越来越多的粟特人身影呈此刻华夏大地。甘肃省武威文庙现存有一块《康阿达墓志铭》,我们通过碑文可知墓主人康阿达其祖上拔达在南北朝时期就已阔别家园在凉州任职,其父也在唐朝廷任职,墓主人也被诏赠武威太守,就是说在唐朝初期,康阿达祖孙三代就已经所有移民至凉州。至此,一个康氏家属三代人的发财画卷可以放开。

  《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康国条称康国人:“善商贾,争分铢之利。男人年二十,即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地址,无所不到。”作为康国人“善商贾”的典范代表拔达,在青年时期就跟着新兴的粟特移民海潮,以粟特商队首领“萨保”的身份从迢遥的撒马尔罕出发,教育一支人数浩瀚的商队,历经崎岖,来到地处甘肃中心的凉州,并以此为中心发挥其高深的丝路商业手段,在凉州扎下了根本。在唐朝当局将胡人商队首领“萨保”纳入权要体制后,康阿告竣了有官家身份的聚落首领“萨保”。魏义天老师以为,聚落组织的首领既是萨保,又是商队首领,他们是贩子传统的担任者,萨保除统领聚落里的每位成员外,还认真祭奠勾当,至少起到监视浸染,并在聚落内成立身级制度。

  虽然,来自撒马尔罕的金桃在长安飘香时,唐风也缓缓地吹到了金桃的家园。1965年至1971年间,考古学者对康国王宫遗址举办了体系掘客,在1号衡宇的遗址中,发明白生涯较完备的壁画。有学者以为其一部门壁画内容是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端午节泛舟的场景,丝绸之路文化的双向交换在此得以浮现。

  Ⅱ 礼宾待客之道:谁曾是丝路行旅

  悬泉置是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迎接机构,汉简中也多有“西方来客浩瀚”“道上过客浩瀚”的记实,那么除了康居使者,尚有哪些人不畏路途艰苦千里迢迢通过丝绸之路在与大汉交换来往?

  在悬泉汉简有这样的记实:“(使)者、朱紫、从者度四百人”“各稀有。今使者王君将于阗王以下千七十四人,五月丙戌发禄福,度用庚寅到渊泉。”“楼兰王以下二百六十人当东……”从这三枚简文我们可以得知有人数浩瀚的使者、朱紫及西域国王行经悬泉置前来交换,第一枚简中所记使团人数为四百人,而使者王君所带的于阗王团队就有1074人之多,千人使团浩浩大荡行进在丝绸之路上,那是多么壮大的时势。这应该是敦煌太守下发到悬泉置的文书,要求沿途做好迎接筹备事变。第三枚简记录了楼兰王一行260人从敦煌东行去长安。

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

  《康居王使者册》朱建军供图

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

  唐人面兽身镇墓兽,是中西文化交换融合的实物见证。 敦煌市博物馆供图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