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

娱乐新闻 2019-11-16153未知admin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福州新区(古属侯官县长乐县福清县)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区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福州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秀美,产业基础坚实,与台湾地区交流合作紧密,战略地位重要。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此前共有13个国家级新区: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东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2014年6月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7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

  福州大都市区建设是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部署,目的是以省会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涵盖周边县(市)和邻近地方,打造有着密切经济社会联系,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大都市区。具体范围包括福州五城区、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环罗源湾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宁德市、莆田市,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委、市政府制定“3820”工程时提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具体战略构想为:加快建设福马线、福厦线(福州段)两条开放走廊,形成以马尾开发区为前导,老市区为依托,以福清、长乐、平潭三县(市)为南翼,以郊区、闽侯、连江三县(区)为北翼,以罗源、闽清、永泰三县为后卫,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经济圈规划区域总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340万,占当时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

  按从大到小来划分,福州大都市区范围最大,包含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福州新区。其中,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则是福州大都市区的核心区。而福州新区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示范区、先行区。

  根据福州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及发展定位,福州新区以马尾新城为核心,以沿海、沿江两条发展轴带为骨架,以罗源湾、福清湾为两翼,依托长乐航空新城、环福清湾地区,构建“一核(马尾新城)、两区(南翼发展区、北翼发展区)、三轴(福平综合发展轴、南翼区域拓展轴、北翼区域拓展轴)”的空间结构,形成沿江与沿海相得益彰、蓄势待发的空间发展格局。

  2013年8月20日,福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

  对台优势:截至2014年年末,福州已累计吸引台资企业逾四千家。福州新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均与台湾北部隔海相望,在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产业优势:在福州新区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冶金、食品、纺织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2014年,福州新区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154.26亿元;2015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的目标。

  生态优势:福州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2014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位居内地省会城市前三。福州是内地最「绿」的城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率88.6%,位居内地省会城市第二位。

  整车进口优势:福州港江阴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六个沿海整车进口口岸,亦是福建省唯一的整车进口口岸。

  电子商务优势: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福州去年电子商务产值达到1,200亿元。近期,国家六部委已正式同意增补

  福州新区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以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主线,以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为动力,率先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

  福州新区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福州新区城市框架、高端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马尾新城基本建成,重点产业园区、重要城市组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对台先行先试作用有效发挥,福(州)平(潭)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根据总体方案,新区位于福州市滨海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区、福清市部分区域,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约155.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41.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3亿元。

  总体方案明确,到 2020 年,新区城市框架、高端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马尾新城区基本建成,重点产业园区、重要城市组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平潭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形成海峡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

  总体方案指出,福州新区初期规划建设范围主要包括中部、南部片区及北部片区部分区域。中部片区为新区核心区,与福州主城区构成市域双核,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南部片区按照港城模式组织内部空间布局,通过基础设施和疏港干线建设,整合港口和岸线资源,依托江阴、松下港区建设,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航运物流产业。北部片区围绕交通枢纽布局,重点发展滨海休闲度假、航运物流、特色都市农业等产业。

  根据总体方案,新区有七大重点任务:一是构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二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三是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四是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路径,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七是建设绿色新区。

  根据《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初稿,福州新区的建设,将为福州拓展省会城市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搭建一个跨越的全新平台。

  以榕台青年交流为主题,精心举办海峡青年节,打造最受两岸青年欢迎的活动品牌。打好亲情牌,深化两岸同根同源主题,大力推动文化交流,进一步做强船政文化、两马同春闹元宵等文化交流品牌。发挥“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作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作用,扩大商品交易,提高展会水平,提升海交会品牌效应。

  充分利用福州与台湾之间的地理区位邻近、五缘相通优势,努力将福州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往来、直接“三通”的便捷高效的综合枢纽。

  加快发展福州(平潭)对台客滚直航运输,增开加密福州(平潭)至台北、基隆、台中等地区高速客滚航线;加快推动福州开放口岸货运直航,加密福州与台湾班轮航线,增开不定期航线;积极推进福州港支线中转(水水中转)、海铁联运建设,扩大福州在海西地区及邻近中部地区“陆地港”建设,积极开拓外贸集装箱中转和内陆腹地海铁联运业务;加快推动福州空港改扩建工程,完善福州机场对台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建设台湾-福州-内地的联程中转航线,打造以福州为主要联系节点的台湾至内地的轮辐式航线网络

  把握台湾地区最新产业转移机遇,推进与台湾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福州台商投资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闽侯青口投资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长乐空港工业集中区等对台园区发展,形成产业对接集中区。推动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争取国家支持在新区建立对台金融合作示范区。积极引进台湾大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海峡西岸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加快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合作,依托闽台(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构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重要聚集区。

  探索建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共建发展模式,推进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税收政策、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准入目录、飞地工业园等方面开展合作,联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两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动双赢。加强新区与平潭服务业对接,引进大型商业项目,共同打造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产业等。加强景区景点开发的深度协作,共同开发高品质滨海休闲旅游精品,建设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

  大力推进新区与平潭的基础设施对接,加快福州到平潭的高速公路、铁路、跨海大桥建设,构建一体化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和集疏运网络建设,共同打造开放型海路交通体系。构建完善的空港对接机制,加强空港客货运合作,探索空陆海联运模式,打造最便捷高效的对台综合通道。顺应两地群众的新期待,强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护、公共服务合作共享,联手打造生活工作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平优质生活圈。

  科学规划福州新区生态功能结构,形成“生态屏障—生态绿核—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格局。依托福州丰富的山体资源和森林资源,打造福州新区外围的绿色生态屏障。依托新区内坡地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形成绿色自然空间,重点做好闽江河口三角洲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品牌,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依托新路网框架和河流生态系统,规划建设绿化带和景观带,构建新区生态廊道系统。

  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有序推进罗源湾和江阴港区的港口岸线开发,保有适当规模的预留港口发展岸段。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设计琅岐岛、粗芦岛开发方案,结合全国海岛开发安排,适时推进连江洋屿、罗源洋屿、目屿岛、黄官岛等海岛开发进程。

  按照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认真落实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严格环保准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从严制定不同组团产业准入目录,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减排强制约束机制,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新区工业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

  重点加快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5、6、7、8号线为主构建联系老城区与长乐新城间的便捷轨道交通通道,有序推进福州~福清、福州~连江/罗源城市轻轨建设,预留闽侯~福清城际通道用地、罗源~莆田城际用地,形成便捷通畅的城市及组团间轨道交通网络。大力推广拥有轻轨交通、电车、新能源汽车等多种绿色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加快建设慢行交通基础设施,打造沿海景观道路体系,

  加快福州老城区和新区城镇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实施直饮水工程试点建设,全面覆盖新区公共场所;强化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城市。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服务民生为重点,建设民生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福州、数字福州”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推进城市污水“厂网并举、(污)泥(污)水并重、再生利用”建设,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环保排放要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项目,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引导有条件的城关镇加快建设,形成支撑福州新区发展的次中心城市。坚持建设服务与生产服务并重、项目配套与生活配套并重、发展保障与社会保障并重,全面加强松山、黄岐、马鼻、官坂镇、透堡、晓澳、东岱、浦口等各类产业集聚区周边城镇建设,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大力推动城镇特色化发展,突出抓好龙田、高山、琯头、江田等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通过典型带动,加快新区城镇化进程,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宜居小城镇。

  以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发挥新区科技、人才、金融、资本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研发等服务功能,大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闽中、闽东北发展及全省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按照“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思路,拉开城市空间框架,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保护和发挥山、海、江、城、岛自然人文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力度,提高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增强在全省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探索建立福州新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闽东北五市一区的多层次合作机制,做大做强闽东北城市群。依托福州新区加速福莆宁同城化进程,打造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联系更加紧密的福州大都市区,进一步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龙头引领作用。

  推进新区与内地城市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支持新区与内地城市开展跨区域口岸合作,设立内地驻福州新区办事机构集中区。组织开展面向台商和内地城市的商务会展活动,搭建内地城市与台湾投资机构的合作平台,带动内地城市引进台商资本,拓展海外市场。探索“产业飞地”新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建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和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以产业合作发展为平台,以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核心,深化与东南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合作,构建东南沿海联动发展格局。

  ——现代物流。推进江阴港保税区、罗源湾散货物流区两大临港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打造东南沿海地区集装箱物流和大宗散货物流主要集散地。依托马尾新城,打造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信息水平。拓展榕台物流合作,加强两地港口对接,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发展对台贸易采购、国际中转等业务。

  ——总部经济。坚持内外源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增加总部企业数量,引导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将福州新区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台资企业在海西区投资的区域重要总部经济区。

  ——金融业。按照连接两岸、服务海西、辐射全国的总体定位,深化金融改革,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联络,积极引进国内外尤其是台湾地区的银行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到福州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营造金融总部经济。加快建设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拓展对台金融业务,先行先试“人民币和新台币计价结算”业务。

  ——服务外包。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主动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鼓励和培育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培育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总发包商。主动承接台湾服务外包转移,围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动漫制作、金融财务管理、教育服务等服务外包业务,共建海峡西岸服务外包示范区和服务外包基地,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

  ——高端商贸。依托马尾、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疏解老城区职能,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商业载体,引进国内外品牌连锁经营的高档商务型酒店,以及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商业综合体,打造服务于海西地区的核心商业区。

  ——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福州作为“创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政策环境优势和平台资源优势,切实优化福州新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集成创新,积极与平潭进行对接,探索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将福州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全国和海峡两岸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创新中心。

  ——专业会展。大力发展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现代会展业,吸引国际会展公司和会展承办机构落户新区,争取申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台湾农产品展销会、两岸服务业合作论坛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两岸大型会展和大型节庆活动,将福州新区打造成省级专业产品展览中心和海峡两岸区域性会展中心。

  ——特色旅游。联动马祖,打造面向海峡两岸的休闲旅游区。推进榕台旅游合作,建设环马祖澳旅游区,在信息共享、联合营销、航线开拓等领域先行先试。

  ——新型石化。依托江阴深水大港和海西经济区市场优势,加快推进江阴石化园区和鉴江石化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骨干项目,“面向高端,突出特色,链式延伸”,优化发展石油化工,创新发展氯碱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全力推动初级产品大型化、装置集中化、产品精细化、循环生态化的基地化集聚发展,建设海西经济区沿海具有影响力的新兴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特色钢铁。按照国家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政策,把握国内钢铁产业布局向沿海转移的机遇,承接异地搬迁改造,发展高附加值精品钢材及关联产业。依托罗源湾绿色不锈钢基地,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需求,发展不锈钢及特钢制品、大型钢结构等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钢铁深加工产业。

  ——纺织服装。依托长乐纺织服装基地,重点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围绕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调整产业结构,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重点发展高端服装、休闲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等产品。

  ——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加强与台湾及国外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强化创新能力提升,重点围绕通信、汽车等消费电子产品,建设芯片设计、制造、电子封装、测试产业链,强化电子信息价值链提升。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节能电子、IC设计、通信及消费电子专用芯片、纳米芯片和生物芯片等产业。

  ——新能源。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结合新能源发展趋势和产业配套条件,优先发展、核能及其装备及配套产业、海上风电装备产业,积极培育生物质能、太阳能等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规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新材料。依托化工、冶金等原材料产业优势,依托重点企业和优势科研院所,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一代光电电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等产业。

  ——高端海洋装备。积极参照新加坡、韩国等地区高端船舶发展经验,选取“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国外内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入驻新区,重点发展高端海洋船舶、游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工程装备、海上作业安装平台、海洋潜水和海底工程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

  ——海洋生物医药食品。依托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为支撑,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加强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抗心血管病、海洋生物酶及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建设海洋生物医药食品成果孵化区。积极推进福清海洋生物高技术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

  ——海洋工程材料。依托福州新区产业发展基础,面向高端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需求,大力开展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系列多功能防护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高端船舶和深海能源钻采装备用高品质特殊钢、海洋防腐材料以及海洋耐压材料等产品。

  充分发挥新区港口优势,整合资源,优化分工,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福州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充分发挥港口对城市及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福州、宁德港一体化整合,建设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中心;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航道建设,建设罗源湾大宗散装货物接卸转运中心,积极争取可门作业区布局建设油品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松下港区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港口物流园区和对台滚装码头,积极推进闽江口内港区挖潜改造,把福州港发展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加快江阴、罗源湾、松下三大港区的集疏运铁路建设,重点开展向莆铁路货运专线、福州到长沙货运专线建设前期论证工作,实现福州港与京九、京广铁路间大容量、快速货运联系,形成辐射中西部地区的货运大通道。加快沿海货运专线建设,实现与珠三角、长三角货运网络对接;积极推进向莆铁路平潭货运联络线、外福铁路货运联络线、罗源湾及松下港区与沿海货运专线联络线建设;加快形成“两纵五横”高速公路体系,建成大容量快速综合疏港通道网络。

  深化福州新区对外开放,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搭建与东盟、南亚、欧美等地区在投资贸易、文化旅游、临港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在更广范围内实现国民待遇,吸引国际高端先进要素,提高福州新区进入贸易产业链高端的能力。

  ——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积极吸引国际财团、跨国公司进驻新投资兴业。发挥福州侨商优势,利用侨商人脉资源和商业网络,围绕经贸与文化交流等领域,设计一批高端国际交流平台。适度拓展福州保税港区功能,进一步放宽保税港区管治要求,提高保税港区的贸易自由度,建设我国地区对外开发新门户。

  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为目标,推动与台规则对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涉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效营商服务体系。

  ——推动与台规则对接。在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证授予、人才引进、融资、跨境交易、投资者保护、履约、结算等方面加强与台对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台公益性法定机构在福州新区设立服务平台。设立营商服务专职机构,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共同创建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借鉴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试点,率先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采取提前报关、联网验放、网上支付税费、快速转关等办法,全面提升口岸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符合海关监管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尽快实行联网监管,取消手册管理。制定外商中小企业投资便利化措施,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中心。

  ——深化涉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减少政府事先审批事项,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完善对包括加工贸易在内的货物进出口监管。推广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健全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争取试点在新区范围内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完善旧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数量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吸纳外来人口数量相挂钩,优化建设用地土地在城乡和区域间的配置。

  ——加快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对新区六县(市)义务教育支持力度,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拨款、教师收入、学校建设、师资配置等标准与市区统一。全面推行城区“小片区”管理和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

  ——促进城乡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积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紧密型合作办医,支持区、县(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对口协作。

  ——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试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并轨,到2020年形成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住院和门诊医疗报销比例和重大疾病医疗补助水平,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与职工医疗保障在缴费年限、待遇享受等方面的衔接互认,实现无障碍转换接续。

  ——探索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在新区探索取消居民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将城镇和农村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无门槛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实行凭居住证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在新区探索省和市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规模挂钩试点,省市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较多的县、区给予专项补助。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保接续和就业援助制度。健全本省农业转移人口以个体经营者、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新区居住地参加或接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未稳定就业者在新区居住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相关就业援助政策向本省农业转移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延伸,对于其中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并将促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覆盖满足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格局。在新区试点归并重组城乡管理职能交叉和相近部门,理顺并创新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体制。选择福清市或连江县开展“三规合一”改革试点,推进规划向农村地区延伸,健全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检查机制。

  ——进行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争取国家民政部门支持,推进撤县(市)设区工作,支持县(市)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撤乡设镇、乡镇改街道和“村改居”工作。

  ——深化强镇扩权改革。总结推广小城镇改革建设试点经验,在新区选择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重点镇,开展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赋予其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特别报道之二

  历史会铭记2014年的第一天。这一天,琅岐闽江大桥竣工通车,马尾大桥盛大开工。由此,福州新区建设再次提速,进入“快车道”。

  琅岐闽江大桥正式通车后,从琅岐到马尾和福州主城区的车程分别缩短至20分钟、40分钟。马尾大桥建成后将成为福州“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的快速通道。时间的缩短拉近了空间的距离,福州从地理上向滨江滨海现代化大都市又迈进了一步。

  建设福州新区,项目先行。元旦过后,福州新区初步梳理了300个重点项目,涵盖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预计2014年完成1000亿元投资。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大马力推进,它们将促使新区建设尽快成规模、出成效。

  福清江阴半岛,江阴国际汽车城项目计划2014年1月开工。这个项目预计用3年时间建成,实现每年10万辆的进口整车交易规模及相应配套服务。同样是在福州港江阴港区,正在建设的10号、11号、12号码头泊位,今后3年将每年实现1个泊位投入使用。它们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超千亿元规模的化工新材料专区。

  因港开放、因港而兴、因港远航,港口让福州连接了五大洲四大洋,港口也让福州具备了辐射带动的天然地位。

  福州新区共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02个。完善的港航设施,为新区发展临港经济、深入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福州新区将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福州、宁德港一体化整合,打造福州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同时,福州新区还将加快江阴、罗源湾、松下三大港区的集疏运铁路建设,形成辐射中西部地区的货运大通道,并加快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

  依托港口,福州新区将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依托港口,福州新区将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利用ECFA早收清单的关税优惠,扩大榕台贸易;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搭建与东盟、南亚、欧美等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国际高端先进要素,提高福州新区进入贸易产业链高端的能力。

  依托港口,福州新区将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积极吸引国际财团、跨国公司进驻新区投资兴业;发挥侨商优势,设计一批高端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保税港区的贸易自由度,建设对外开放新门户。

  福州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省会城市,对台先行先试的前沿平台、重要窗口。

  随着福州新区建设的深入,琅岐岛上新客运码头将启动建设,建成后可经停两马航线,未来还计划开通台湾本岛航线,两岸人民交流将越来越紧密。按照初步规划,福州将充分利用与台湾地理区位邻近、“五缘”相通优势,努力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往来、直接“三通”的便捷高效的综合枢纽。

  ——加快推进福州对台航运中心建设。增开加密福州(平潭)至台北、基隆、台中等地区高速客滚航线;加密福州与台湾班轮航线,增开不定期航线;积极推进福州港支线中转、海铁联运建设,强化对台贸易集散服务功能;深化福州海峡通道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推动福州连接台北直航通道建设。

  ——福州空港打造成为对台联系枢纽港。完善福州机场对台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积极推进沿海航路资源开发工作;加快开通货运直航,加密福州至台湾客运航线,推进福州本地航空公司建设,吸引更多基地航空公司入驻;积极推进空港与高铁、空港与高速公路间多式联运,建设台湾—福州—内陆的联程中转航线。

  ——加快福州对台信息枢纽港建设。加快建设福州邮政物流中心,提升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功能,扩大两岸邮件运输空中直航范围;加快与台湾本岛、金门、马祖海底通信缆线工程建设,建成对台综合性信息交流平台。

  时空距离的缩短,推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对接集中区。以台商投资区为主要载体,福州将积极承载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转移;以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为依托,加强与台湾现代农业的对接合作;抓住《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契机,率先推动榕台商业、通信、环境、旅游、娱乐文化等行业扩大市场开放、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争取国家支持在新区建立对台金融合作示范区……

  福州新区将与平潭展开深度协作,通过推进产业联动、强化基础设施网络对接,实现互补优势、错位发展、互动双赢。福平铁路将使平潭与福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并使福州新区对接平潭与台湾本岛的“两小时生活圈”,闽台往来更便利。随着福平铁路2014年全面动工建设,未来,一个生活工作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平优质生活圈呼之欲出。

  福州新区范围2012年的城镇化水平为48.6%。这个数字,意味着福州新区建设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建设高效交通网络。根据规划,一批新区的交通设施项目将加快建设,构建新区内舒适、安全的内部交通网络。江阴铁路支线、可门港铁路支线、福平铁路、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沈海复线漳湾至浦口段、长平高速公路等重大铁路、高速公路项目将加快建设。福州东部快速通道二期工程、长乐前塘至福清庄前高速公路等项期工作也将加快推进,力争尽快动工建设。

  ——完善新区公用设施。根据规划,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将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区内城乡公共服务功能。马尾大桥、环南台岛滨江休闲路、琅岐环岛路、道庆洲大桥等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将在2014年重点推进。同时,连接福州长乐机场的轨道交通6号线也将争取尽快动建。

  ——强化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新区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防灾减灾“防御工程”项目将加大力度建设,同时还将加快建设一批水文、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网站基础设施。

  可以预期,随着福州新区城乡基础设施的加快完善,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将得到增强,一批小城镇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人口集聚的主平台、服务农村的中心地,形成支撑福州新区发展的次中心城市,新区城镇化进程也将大大加快,一批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宜居小城镇将涌现在福州新区。

  发展有没有活力,关键在于有没有现代产业作支撑。福州新区将产业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

  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福州新区将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加快打造福州经济“升级版”。

  ——发展高端服务业,福州新区将产业发展重点放在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业、服务外包、高端商贸、电子商务、专业会展、特色旅游八类产业上。2014年,新区将有琅岐文化旅游综合体、长乐国际纺织品交易市场、连江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罗源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福建恒兴南方水产品加工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商贸、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和建设工作。

  ——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福州新区将产业发展重点放在新型石化、特色钢铁、纺织服装、高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六类产业上。2014年,新区将加快长乐吴航不锈钢建设项目、恒捷纺织连江生产基地、福清经纬新纤科技、福清中景石化、长乐恒申合纤、巴陵石化己内酰胺、天辰耀隆己内酰胺、长乐金强建材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争取长乐榕威实业纺织科技园、福清通用航空产业园、马尾普天国脉等工业项目尽快全面动工建设。

  ——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福州新区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把产业发展重点放在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食品、海洋工程材料三类产业上,把海洋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蓝色经济优势。,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正加紧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和松下港区2014年将投资建设12个5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福州海工装备基地项目规划和建设正在全力推进;鲨鱼软骨素、高龙深海鱼油、新大泽螺旋藻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生产项目正加快转型升级。

  设立并建设好福州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福建积极参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福建福州新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设立福建福州新区。福建福州新区成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根据《批复》,新区有七大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强化文化纽带和感情基础,深化民间交流,推进与台湾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发展,发挥新区作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作用。

  二是建设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新门户。重点推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城市的互联互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是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上做文章,建设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四是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路径。推进对台合作政策机制创新,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城乡管理改革,通过改革充分释放新区发展活力。

  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联动发展。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高水平推进小城镇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七是建设绿色新城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明确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科学规划新区生态功能结构,形成“生态屏障—生态绿核—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格局。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